【新闻发布会博冠体育】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天津亮出未来五年的施工图
发布时间:2023-05-16 人浏览
博冠体育5月15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到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鹏作主题发布,邀请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玉兵,市金融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洋一同出席,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举行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首先请到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鹏作主题发布。
朱鹏介绍:“十项行动”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今天,我们专题介绍编制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制造业底蕴深厚,产业门类齐全,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发展制造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
围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我们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151家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6家海河实验室,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大批“国之重器”核心技术;我们深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集中攻坚信创、集成电路等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上企业3365家,形成有力带动;我们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百亿元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累计支持3000个项目,建成316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上云工业企业超万家,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网络覆盖和承载效果全国领先;我们全面提速工业绿色转型步伐,培育150余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位居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水重复利用率等位列全国第二;我们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20个产业主题园区,培育一批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万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态势。
为进一步提升天津先进制造业的“硬核实力”,我们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在深入分析全市制造业发展优势和短板、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等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谋划提出未来五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编制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一是坚持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有力支撑。围绕贯彻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发力点和突破口,着力加强“研发”“制造”联动,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项目,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为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贡献天津力量。
二是坚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强化示范引领。围绕促进产业协同,在区域布局中突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积极推进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围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强化制造业的先进性、引领性和协同性;围绕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培育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性产业集群。
三是坚持服务天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目标,突出产业带动。围绕发挥制造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用好各方面的优势条件,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环境,支持各类企业竞相发展,推动更多资源要素汇聚“津门”,实现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行动方案在主要内容上,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完善产业体系、实施“八大工程”)、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工作目标方面。提出到202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产业体系方面。未来五年,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1+3+4”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1”,是指发挥引领作用的智能科技产业。主要是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信创、芯片、电子元器件、整机终端、算力资源等重点领域,打造“信芯器端算”全产业链;加快实现产业数字化,以云服务、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5G+”全面赋能制造业,构建“云网智联用”数字化生态体系;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新业态新模式,将智能科技产业打造成我市新兴产业领跑者、传统产业加速器。“3”,是指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3个优势产业。绿色石化主要是推进“减油增化”,向高端和精细化工延链补链,把南港工业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绿色石化研发生产基地;汽车产业主要是推动新能源整车扩量提质,大力发展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统筹布局智能网联车“车路云网图”,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重要供应地和车联网示范应用新高地;装备制造主要是发展工业母机、轨道交通、海工平台、核磁医疗等高端设备,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4”,是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4个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主要是发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发展生物制品、创新中药等高端产品;新能源主要是提升锂电、光伏、风能、氢能设备生产规模,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新材料主要是强化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对制造业的保障能力;航空航天主要是加快新型火箭、卫星等“国之重器”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动空客天津第二条生产线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加强延链补链、成龙配套,打造有力支撑航空强国战略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同时,我们还前瞻布局未来智能、空天深海、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博冠体育,致力于抢占发展先机、构筑竞争新优势;大力推动冶金、轻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智能新技术赋能旧产线,振兴传统品牌,让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一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程。牢牢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深化构建“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创新转化格局,共同打造链群协同的产业推进体系,做强做优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天津力量。
二是产业强基工程。瞄准打造“国之重器”战略需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高标准打造天开高教科创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以市场为牵引、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相协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三是产业链再造工程。持续深耕12条重点产业链、49条子链,完善“链长+链主”协同牵引机制,统筹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四是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引导各区重点企业项目向特定空间聚集,加快建设50个产业主题园区,重点培育一批市级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产业、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环的集群生态。
五是优质企业锻造工程。巩固以领航企业为引领、单项冠军企业为重点、优质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度培育格局,加快品牌化发展、服务化转型,到2027年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数较2022年末翻一番,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六是重大项目牵引工程。实行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化管理,加快技术改造,狠抓招商引资,推动成龙配套,力争未来五年累计新增工业投资8000亿元,推动中石化南港120万吨乙烯、中芯国际“大二期”、力神新能源电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七是绿色低碳转型工程。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工业能效、水效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计划,到2027年纳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的单位和产品数量达到260个,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八是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全面强化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金融支持、土地供给、能源要素等保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效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同时,为进一步落实“行动性”要求,我们将“八大工程”又细化分解为113项重点工作任务,配套制定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形成“行动方案+任务清单+政策措施”的工作推进体系,把重点目标任务变成一件件可以做的事项、一个个可以抓的项目、一条条可以落实的政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是未来五年我市制造业各项工作的施工图、实景图,也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抓手。我们将持续增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行动化、具体化、实践化,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见行见效,奋力谱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更好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天津力量!
尹继辉介绍:下面,我就推动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举措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举措。作为主责部门,我们一手抓方案编制,谋划提出未来五年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任务举措;一手抓见行见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稳固。
一是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我们强化运行调度,推进总投资2500亿元的100个重大项目投达产、扩增量,工业生产加快恢复。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4.1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新动能加快成长,有力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产业链支撑作用明显。我们以产业链为核心抓手,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季度,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形成有力示范带动效应。其中,中医药、高端装备、车联网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41.3%、17.9%、17.8%。尤其3月份,优势支柱产业贡献突出,冶金、汽车两个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7%和11%。
三是京津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我们大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去年北京在津投资落地重大工业项目201个,总投资额834亿元。今年以来,与北京市、河北省分别签订产业协同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完善重点产业链协作机制,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产业,建立产业协同“链长制”,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布局。
四是重大项目引进成效显着。我们将制造业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主动出击北京、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形成储备项目164个,总投资840亿元。近期集中签约一批大项目,总投资708亿元,包括投资150亿元的电科蓝天高效电源系统产业化项目、投资60亿元的东微电子材料项目等。注册落地项目219个,总投资352亿元,包括投资17亿元的北京纳通骨科器械产业基地项目、投资10亿元的瑞欣生物疫苗生产基地项目等。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9.7%、26.7%,比全国高出11.1和19.7个百分点。
五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我们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印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生产性服务领域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举办各类撮合对接活动,上线“天津市产业链对接平台”,加速产业成龙配套。加力中小企业赋能培优,组织银行机构累计为1275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各项贷款余额364亿元,持续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全面助力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下一步,我们将狠抓行动方案落实,细化分解113项重点任务,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工作专班,聚焦重点产业博冠体育、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把工作落实到具体事项、具体措施、具体责任人,坚持一抓到底,加强跟踪问效,不断把天津制造业做大做优做强,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产业协同,持续走深走实。我们将落实好与京冀工信部门签署的产业协同合作协议,联合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理清上下游环节,合作开展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示范。邀请京冀深度参与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共同搭建产业协同交流平台。
二是抓好产业创新,壮大发展动能。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工业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依托海河实验室、天开高教科创园等重大创新和转化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成果本地转化产业化,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双联动,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三是抓好链群培育,推进集聚发展。我们将持续深化“链长制”,进一步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聚焦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包联帮扶、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切实解决问题博冠体育。今年将举办市级重点产业链对接活动50场、区级活动200场以上,帮助企业找市场、找订单,推动产业成龙配套。进一步强化以群固链,以链集群,年内培育10个产业主题园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载体。
四是抓好数字转型,赋能产业升级。我们将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年内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家5G全连接示范工厂,建设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过万家,建成5G基站超过6万个。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信创产业“双百”工程,遴选100个应用场景,推出100款信创产品和解决方案,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名园。
五是抓好市场主体,培育优质企业。我们将推动大企业“顶天立地”,做好制造业领航企业评定试点工作,强化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10家。推动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一企一策”遴选打造6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统筹推动各类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切实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发展的新动能。
六是抓好工业双碳,加快绿色转型。我们将全面实施工业碳达峰行动,细化年度任务,加快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达峰,推动电子、装备等行业绿色发展。持续完善绿色工厂“国家、市、区”三级培育和动态服务机制,年内新增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20家。持续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
我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和支持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一:我市近期印发实施了《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请问这个政策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特色,更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尹继辉: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等单位,编制出台了《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制造业政策》共6部分、43条政策。其中,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重点支持重大工业项目、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提升工业投资强度,实现增产扩能提质;加强重点产业专属政策支持,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在提高产业能级方面,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壮大、小微企业“升规”、重大项目引育,夯实制造业“底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培育“新引擎”;支持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主题园区,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重点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制造试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智能制造赋能;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制造单位;推进产业服务化转型,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在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方面,重点支持“揭榜挂帅”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创新产品,强化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新产品应用,以应用场景引领产业升级。
一是坚持创新突破,强化政策引领。率先提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信息系统与应用首次推广等一批引领性条款,支持力度全国领先。在全市首次提出产业基础再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企业壮大、市级产业主题园区等一批创新性条款,制造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是坚持一业一策,强化精准滴灌。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前沿趋势,围绕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我市重点产业和产业链,因业制宜提出特色化支持政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坚持梯度培育,强化融通发展。做好“抓大、培优、育小”,为工业企业科学谋划成长路径,着力培育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推动大企业做大、小微企业“小升规”,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形成梯队化发展、台阶式跃升的良好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优化支持方向,精心开展政策宣讲,精细编制申报指南,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抓好落实、确保落地,切实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发展的新动能。
记者提问二:此次《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程。请问市发展改革委,我市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上有哪些成效,下一步又将如何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我们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加强与京冀两地的协同联动,构建跨区域产业链。加快建设全国重要汽车整车及配套生产基地、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做强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优势产业,联合举办京津产业交流合作对接洽谈会,搭建深度对接平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我们主动对接北京创新资源,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创新载体。深化部市会商、院市合作、校市合作等机制,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承担“京津冀协同创新”等协同攻关和专项任务,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提高产业链质量。
我们紧紧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主动对接国家部委、央企、大院大所等国家资源和北京市地方资源,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总部、力神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中石化LNG三期、中海油天津创新研究中心等一批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资源顺利落户。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生物医药等重点协同产业链,主动对接京津冀企业就近配套需求,开展实质性撮合对接,联合“跑企业”招商引资。
下一步,我们将扎实落实行动方案,持续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推动重点产业链建链强链、重点企业成龙配套、重点园区深化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着力深化产业创新协同。建设京津冀成果孵化、中试、验证基地及技术转移联盟,用好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更多北京研发成果在津转化产业化。
二是加快提升重点承接载体。发挥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区作用。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加强与北京经开区等重点园区合作,高水平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创新载体,构建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
三是着力推动区域链群协同。全方位强化与国家部委、央企、大院大所合作,争取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来津布局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产业,共绘产业链招商图谱,开展联合招商,推动形成京津冀跨区域产业链。
记者提问三: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请介绍一下天津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下一步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
朱玉兵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3.5%,均居全国第三。6家海河实验室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15家;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5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0000家;天开高教科创园启动建设,市级大学科技园总数达12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600亿元,占GDP比重居全国第二;重要创新指标始终保持全国前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博冠体育,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部署要求,重点围绕智能科技引领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用好用足政策等5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聚焦智能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基础。推动自主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迭代升级;依托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国家“算力”重器,推动国家超算互联网建设,打造国家算力底座。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互联网头部企业作用,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学习、生成式智能、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场景。推进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港口、车联网等方向,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搭建,在重大应用场景中锤炼技术,升级迭代,培育市场。
二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链,编制《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动态清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重大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围绕基础软件、合成生物、集成电路装备、基础材料等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依托海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围绕脑机交互、细胞及基因治疗、新型储能等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三是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力”转换为“生产力”;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到2027年达到20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80家。
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孵化、新型研发机构聚集、科研成果转化的“高地”;持续推进成果转化“解细绳”2.0创新版,建立高校与产业园区的“握手”通道,争取更多天津高校创新成果实现本地产业化。到202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00亿元,全市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达到300家。
五是用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4月18日,市政府印发出台《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我局将重点围绕应用场景打造、科研院所来津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记者提问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我想请问一下,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举措是什么?
孙洋介绍:市金融局对标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效。全市制造业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2022年,全市制造业贷款增量和增速均创近五年新高,新增制造业境内上市公司5家,首发募资规模合计182.8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今年一季度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3344.1亿元,同比增长16.9%,较2022年末增速再提高0.3个百分点。
一是建立工作联动的“制”,压茬推动金融服务落地见效。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天津证监局共建“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形成协同推动、联合攻关、信息共享、评估督导工作机制,统筹谋划,系统推进重点产业链金融专项行动1.0版、2.0版和3.0版,实施重点产业链“主办行”、保险“主办司”制度,组织金融机构“同台打擂”“揭榜挂帅”,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约束机制,集聚更多金融资源。2022年末,我市重点产业链企业贷款余额970.4亿元,增速41.9%。
二是拓宽对接服务的“面”,精准输送金融政策和产品直达企业。为帮助企业及时获取融资信息,帮助金融机构延伸服务触角,全国首创逐链打造重点产业链“金融便利店”,涵盖170余款金融产品,以二维码方式帮助企业方便快捷知晓金融信息。开设“产业金融微课堂1分钟”,将惠企政策、金融产品、创新案例等以短视频方式进行解读,让企业看得懂、用得上。印发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连续两年组织68家次金融机构发布产业金融领域惠企措施200余项,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
三是提升金融服务的“专”,整合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特色化专营机构建设,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在产业聚集区设立赋能20余家产业特色机构,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完善专业化管理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评估、利率定价、收益核算、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加大资源倾斜。强化专项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机构针对制造业企业运营特征,研发专利权、科创积分贷、专精特新信用贷等金融产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匹配度和可得性。加大专项政策支持,与天津银保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全国率先开展政策性转贷款支持重点产业链试点,以低成本资金定向支持重点产业链和上下游的普惠型小微企业。
四是拓宽融资发展的“路”,满足不同阶段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加大上市培育力度,积极落实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增上市企业13家,其中制造业上市企业10家,占比76.9%,首发募集资金合计240.6亿元。完善线上融资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提升“津心融”平台功能,已入驻金融机构7类82家,发布金融产品347项,实现企业线上身份认证、融资需求发布、银企线上对接等功能,成功服务企业1.79万家,累计授信金额290.5亿元博冠体育。
为更好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我们将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做到“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联动协同,进一步扩充“金融供给朋友圈”,建立完善多种金融业态综合服务机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信贷+非信贷”“表内+表外”“融资+融智”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二是聚焦金融获得,进一步为企业融资“找症结开药方”,深入推进首贷、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三贷”促进行动,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金融供给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推动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再提升。
三是聚焦环境营造,进一步汇聚更多“金融活水”,推进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同频共振、同向聚合,从机制建设、渠道搭建、创新推动等方面持续加力,实现金融机构与制造业企业高效对接、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宏约作者王敏报道)